“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众多企业用经验或教训总结出来的结论,大家已深信不疑。
多语大致含义为:产品质量做得不好,终将受到消费者的排斥而为市场所淘汰,商家产品销路不畅,商家将破产关门歇业,因此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商家的存亡,更是商家的生命。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质量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因质量问题而返工不仅影响生产进度,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情绪,由此将带来更多的问题,生产进度也将进一步大打折扣。
那么,车间生产中的质量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 ◆ ◆ ◆
01 .
实施群体网络管理,有效组织生产
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和全厂整体改革的计划,我们在车间管理上,逐渐摸索出一套群体网络管理的模式。即:从纵向管理来说,有车间领导、值班长、班组长、挡车工四个层次;横向管理包括劳动管理,质量管理,统计管理,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等5条经络。
纵向4个层面,一管制一,层层落实权利和责任,上级部门不得越俎代庖而下级管理幅度要大;横向五条经络,有组织,有专职,职责也十分明确,把合理的管理层次和有效的管理幅度紧密地结合起来。
如:
由车间主任和值班长为主的劳动管理以比较稳定的月劳动配备为管理依据,按日按考勤,由小组自调,值班长综合配合,确保机台开足开齐。质量管理主要由车间质量检验组的专职检验和班组机台的自查自检来完成,日常不仅要承担原辅材料的检验工作,而且要把不适用性控制在最小范围,并严格把关机台质量,使其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和督促提高。以设备主任、保养组为骨干队伍,以班组机台维修保养为辅助的设备管理,既坚持针对机台的清洁、润滑、完好率三个方面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还注重机台的合理小改小革、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等,从而激发了职工关心机器等热情。在横向经络线上,各项管理都有一摊子人,根据不同职能,配备干部、管理人员、检验工、保养工和机台工人。
车间的领导,则要搞好指挥与平衡协调,一方面要注意不要让部分干部,管理人员与工人同时承担过多的劳动;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压缩管理弹性,强化管理渗透力,力求使他们管理幅度有效率能得到最佳发挥,也使更多的职工有机会投入到车间各项管理工作中来。
从而使群体管理意识得到强化,广大车间职工都参与到各种管理中去,从以往那种管理者和生产者之间严重脱节中解放出来,推动车间生产向前发展。
◆ ◆ ◆ ◆
02 .
抓好班组建设,强化基础管理
1、重视培养组长,形成骨干队伍。把责任心强,工作努力,操作技术上也有基础的同志,逐步调整、选拔到班组长岗位上来。强化其培训,除将其送去工会组织的班组长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以外,车间在平时的生产中,采取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多方面教育,使其具有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带动全班职工主动地完成各自的生产。
2、试行小组核算,落实经济职责。本文根据企业内部深化改革的需要,结合车间的实际情况,对经济责任制的推行试行了小组核算,即将车间考核转化为小组核算,由组下去评价机台及个人,取产量,质量,物耗主要指标及工人劳动态度计分加奖励,做到勤,守纪律,保安全、文明等以计分扣奖方式发放奖金。
这比有些公司原来由车间直接考核到机台、个人的经济责任制方法有三大明显好处:
职工的管理意识加强了。班组是直接进行核算、分配的,比起车间的调查来要精细得多,分配中更多的是反映出干得好与坏、干得多与少的差别,同时更有利于我们共同做好班组的管理工作;经济意识加强了。由于车间以小组为考核对象,指标完成好的小组多奖,遵纪、文明、安全、出勤好的小组多奖,奖金与整个小组的工作相联系,于是就驱使大家去算账,在各组间进行横向竞赛,看看谁工作精细、算盘好、奖金高;定额意识加强了。高质高产低耗定额意识从最初的机台,个体,延伸至全组,他们还注重发挥团体冠军作用,一台机台出了毛病,每个人都拿出点子来帮自己排忧解难,让弱小的机台有所依、有所信、有所改进。试行小组核算其实就是完善班组管理层次和加深班组管理幅度。避免了过去粗放管理的弊病。
3、讲究现场管理,坚持文明生产。抓好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上台级的起点,我们把它列为班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具体从三个方面提出严格要求:
要求设备齐全、油路通畅、运行正常,要有抓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同志经常巡视,确保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得到具体执行。班组之间、机台之间开展竞赛,逐步培养职工爱护和保养设备的良好习惯;要求作业规范化,优良化是现场管理抓得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通过班组,着重做了统一职工认识的工作。通过看典型,使我们了解了操作技术是否标准、优秀与场地是否文明整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操作技术的意识;要求严于律己、不离不弃,值班长、班组长要加强监督。◆ ◆ ◆ ◆
03 .
采用先进技术,推进车间管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为推进企业升级过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我们本着实在,实用,有效的原则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革。通过科学技术改变车间管理的落后面貌,使车间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 ◆ ◆
04 .
针对车间实际,提高职工素质
职工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在如今青年职工比较多、思想活跃的情况下,如何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企业升级工作中呢?针对实际情况,仍以思想上积极引导、技术上强化训练为主。
例如在按市场需要改造机器设备时,从事机种改造工作的工人,通常是技术能手,但这一环节奖金不高,经营吃力,难免出现思想问题。这时就必须通过多种场合来宣传社会效益,企业效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转产决定于消费市场变化,而企业在这方面顺昌逆衰也是如此,个人收入还要受社会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等因素制约,奖金稳定与增加只能相对地进行,只有发展生产才能增加。
一方面,着力引导员工思想向主动投入调试工作转变,力争稳质稳产和设备效益尽快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也客观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稳定这些同志的情绪。另外,它还能通过不同层次的组织,采用不同的形式与员工进行交谈,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形成融洽,团结的人际关系及活跃,热情的生产气氛。
在技术培训方面,可以采用全员轮训的方法,结合车间实际,自编教材,能者为师。对挡车工等工种的工人分期分批地辅导培训,还组织车间技术尖子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对技术薄弱的职工,则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教的人增强了他们的自尊自荣,学的人也感到对自己的切身利益有益,这样一来,使大部分职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操作技术,同样,也稳定和增强了他们完成生产任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