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一提到二郎神——杨戬,大家都有印象,这个在中国古代神话作品中知名度颇高的人物尊称“二郎真君”,神仙与凡人结合而生,力大无穷,法术无边,通晓八九玄功(七十二变),阙庭有第三只眼睛,可辨别妖魔鬼怪。他还养有一神兽——哮天犬,助其屡立奇功。相传此人身披一套精致考究的铠甲,手握一长柄武器,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三尖两刃刀。
三尖两刃刀属长兵器,也可称二郎刀。相传为二郎神所使用之兵器。是刀中比较奇怪的一种。此刀起源于大剑,虽名之为刀,实际上是带长柄的剑。此械的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两面有刃,刀柄长约两米左右,为增大劈杀能力,刀刃部分做的较长剑厚重,而把刀尖做的又尖又直。由于双刃刀的前端呈三叉状,所以又有“三尖两刃刀”之称。随一般大刀之使用法门外
三尖两刃刀应属奇门兵器,此刀起源于大剑,虽名之为刀,实际上是带长柄的剑。刀柄长约两米左右,为增大劈杀能力,刀刃部分做的较长剑厚重,而把刀尖做的又尖又直。自古会使的人不多 三尖两刃刀可以像大刀一样砍,能像枪一样扎 其中边上两个尖可以像勾链枪一样划拉人。
最早采用三尖两刃刀作为武器的,当推水神共工。《水浒传》,用三尖刀的人很多,九纹龙史进、节度使梅展、枢密使钮文忠、车骑将军周昂、大辽副统军贺重宝、北方玄武水星大将曲利出清,甚至贼将滕戣,用的都是三尖刀。三尖两刃刀虽然好看,但真正古代战场上,却很少看见它的出现,那么用三尖两刃刀只是小说里的武器吗?
其实,历史上确实有过类似三尖两刃刀,相当出色的兵器,但却不是史进这样的马上将军所用,而是大唐西域军团步兵的爱物,当时称为“陌刀”,用法是大家排成密集横列方阵,人手一口两刃刀,依照鼓点冲向敌军,不分青红皂白一通狂劈,此起彼落,第一排劈完第二排马上从第一排的人缝里再砍进去,前仆后继,一面砍锛了口 手一转换一面接着来。三尖刀三面开刃,用于这种战法有马其顿方阵四面如铁刺猬的优点,又超越马其顿方阵只能捅刺的缺点,增加了劈砍的凶猛。无论多勇猛的敌将,面对这样一个立体剁肉机器恐怕也无从招架 – 硬上,就难免剁成排骨了,难怪大唐一直打到咸海饮马,所向无敌。
但换成史进这样单挑为主的将领,用三尖两刃刀就有些问题。这种兵器在马上用时审美过于实用,有些失于花巧,与武学的基本原则不太相符。
刀在兵器中以刚猛简洁为要,因此三个尖的刀头就有些多余,两面开刃减弱了大刀的威猛。看似一口刀集中了枪,刀的共同优点,其实,枪刀的用法根本背道而驰,想合而为一是天方夜谭,简单地说,枪的握法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刀的握法是左手在后,右手在前,史进或者彭祀若想让三尖两刃刀同时发挥刀枪的优点,只怕就要车轮般不断在马上倒手了,这样固然可能让敌人眼花缭乱,但碰上不爱琢磨的比如秦 明之辈照你就一家伙那就给自己找不自在了。
实际上史进上阵斩将也只见其用三尖刀“砍”的功能,未见其用“刺”,杀吴秉彝,“被史进手起刀落,只见一条血颡光连肉,顿落金鍪在马边”,杀辽将楚明玉,“史进逞起英雄,手起刀落,先将楚明玉砍于马下。”,对辽将琼妖那延,“二将斗到三二十合,史进一刀却砍个空,吃了一惊,拨回马望本阵便走。” -- 大概因为 王师傅点拨,史大郎擅会赚人,陈达,吴秉彝都吃过他的苦头,忽然被人家赚一下,“作窃之家焉有备窃之理”,吓一跳是自然的。最明显是杀辽将曹明济,明明曹是逃,史在追,一家伙刺过去多顺手,大郎呢?“曹明济急待要走,史进赶上一刀,也砍于马下。” 还是砍,和着他那三尖两刃刀的三个尖和一个刃都是摆设,史进的三尖刀有些画蛇添足。
大概,这至少是一个原因,造成史进彭祀的武艺被限制在了自己的定格,最终无法超越,而且三尖两刃刀虽然好看,但长度不如矛槊,破甲能力不如锤,穿刺性能不如叉,还没有镗拉风,实战性能完全被锤叉槊矛碾压,所以在真正古代战场上也没有骑兵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