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风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中表现出色、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能够主导局势或改变局面。但不少人都把“叱咤风云”的“叱咤”误读为chì chà,其实“叱咤”的正确读音是chì zhà。
叱,读作chì,是一个会意字。从口,其古文字形像是张开的嘴,由口字旁组成的字大多与说话、嘴部动作有关,如:吃、喝、唱、呼、啸、喊、咬、叫等,在这里表示与说话有关; 匕表声。《说文解字》中说:“叱,诃也。”所以“叱”的本义指大声呵斥、责骂,后引申为呼喊、吆喝之义。
如:叱名(呼名,报名);叱令(喝令);叱叫(大声呼喝);叱嚷(叫嚷)
咤,读作zhà 或 zhā,是一个形声字。口表意,表示与说话有关;宅表声,其古文字形像是屋子中有植物从地里长了出来,表示有一种声音从房子里传了出来。咤的本义是发怒声。
咤,读zhā时,用于神话中的人物名,如金咤、木咤、哪咤。
咤,读zhà时,表示发怒声,如愤咤(愤怒)、惊咤(惊讶诧异)、咤叹(哀叹)。
“叱咤”的意思是怒斥,呼喝,指大声吆喝,声势很大。
“叱咤”二字也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潇洒豪迈的李白就特别喜欢用“叱咤”一词来写诗,如:“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叱咤开帝业,手成天地功”等。这些诗词里的“叱咤”都给人一种声势浩大的感觉。
而“叱咤风云”这个成语出自《梁书·元帝纪》:“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嵩华倒拔。” 意思是怒斥之声,令风云失色。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或左右世局者的威风气势。
还有咏鹅的骆宾王,曾写过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其中一句:“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经”。意思是徐敬业的伐武大军悲愤之情使山岳崩塌,怒喝之声可以让风云变色。
所以“叱咤风云”的正确读音是chì zhà fēng yún,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或左右时局者的威风气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