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宜宾市旅游政务网 > 旅游工作 >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着力创新创意 激升乡村旅游

——参加2017全省乡村旅游产业带头人赴台培训的体会

信息来源:宜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时间: 2017-12-27 阅读 次

  编者按:2017年12月上旬,市旅游发展委主任沈军参加了省旅游发展委组织的全省第五批乡村旅游产业带头人赴台交流培训,现将他学习培训的收获、启示印发你们学习参考,请结合实际抓好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着力创新创意  激升乡村旅游

 

                 ——参加2017全省乡村旅游产业带头人赴台培训的体会

  

  为推动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4日—11日,四川省旅游发展委组织了全省第五批乡村旅游产业带头人赴台交流培训,经批准,我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习,参观考察了松山文创园区、胜洋水草场、蜂采馆、大湖乡农会、优游吧斯、清境农场、台湾故宫博物馆、华山文创园区等,通过专题报告、专家讲解、现场观摩、体验参与、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旅游文创方面的培训学习。

  一、参加赴台乡村旅游培训的收获

  (一)开阔了视野。台湾乡村旅游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范畴,具有休闲农场、观光农场、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等多种形式,兼具经济、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了农旅深度融合。

  (二)更新了理念。不能简单地把乡村旅游看作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而是要站在推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统筹城乡要素资源、优化农产品供给、加快农村迈向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高度来谋划乡村旅游。

  (三)启迪了思路。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农业为基础、休闲为目的、服务为手段、城市游客为目标,树立和谐发展、永续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着力提升产业定位、着力完善产业政策、着力建设创意高地、着力打造主题精品、着力推进跨界融合,实现从追求高大上、多而全到追求小而精、美而特的转变,促进差异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

  (四)增强了信心。新时代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重要途径、重要引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将迎来快速发展、深度发展的春天,必将有新的作为,必将有大的作为。

  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组织化。台湾乡村旅游的生产和经营都坚持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包括农会、合作社、农业产销班、策略联盟等农业合作组织体系,有效克服了零、散、乱,形成了发展合力。

  (二)产业化。台湾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一产(农业生产)、二产(农产品深加工)、三产(休闲旅游和农产品销售)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模式,经营企业十分注重产品的开发,拉长了产业链条,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差异化。台湾的乡村旅游景点大多具有鲜明的主题,农场经营者能挖掘农场的优势资源,发挥农村及农业资源特有的生物性、季节性和实用性,打造农场的特色主题,注重产品错位发展,有效地避免了产品雷同、同质竞争。

  (四)国际化。台湾乡村旅游注重创意驱动、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不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美”,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通过标准认证的形式鼓励其提升品质,旅游市场国际化程度高。

  三、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必须抱团发展。通过行业协会、旅游公司、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引导乡村旅游经营者按照“自愿、联合、规范、自律”的原则联合起来,对内统一服务标准、完善竞争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对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统筹宣传营销、争取话语权。

  (二)必须融合创新。旅游业是一个创新创意的产业,要通过无中生有、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旧瓶新酒等方式,打造故事诞生地、学习锻炼地、热情奔放地、心灵安放地、特色创意地、安神发呆地、人气集聚地、文化传承地等,推进乡村旅游向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内涵发展。一是创新业态模式。以“绿色旅游”“享受自然”“传承文化”“体验健康”等为主题,创造性地开发个性化、高质量的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如景观果园、森林游憩、度假木屋、生态解说、农事体验、亲子游戏、精致民俗等,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二是创新盈利模式。打造风味餐饮、雅致住宿、生态康养、休闲垂钓、环保游乐、制作体验、民俗表演、创意教育等多种盈利模式,拓宽盈利渠道,使各个组成部分都能盈利,并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创新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进乡村旅游企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经营,重视不同服务领域的分工合作,实现“乡土化”、“特色化”、“品味化”、“秀美化”等的链式发展。

  (三)必须转型升级。一是从粗放经营向精细打造转型。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项目,从产品研发、加工、包装、推广等多方面,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二是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型。着力提升餐饮服务、住宿服务、休闲服务、体验服务等品质,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从单纯提供产品向多元提供服务的转变,更好地满足现代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三是从被动接受向互动体验转型。围绕本地自然与文化资源,加大旅游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水平的建设力度,提高游客的互动参与性,使乡村旅游兼具观光游览和休闲体验的功能,让游客从美丽风光、舒适民宿、健康餐饮、多样体验等方面获得与众不同的幸福感。

  (四)必须拓展开发。一是市场+着力乡村旅游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吸引力和招徕力。二是业态+进一步整合农村旅游资源,结合旅游要素进行创意升级,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将乡村变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三是文化+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和特色资源,推进观光与文化融合发展,打造精品文创产品,发扬光大乡村文化。四是教育+推出农村游学体验,以毕业旅游、户外教学等方式,打造寓教于乐的学习场所、实践基地。

  

  (作者系管理学博士、宜宾市旅游发展委主任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