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曲棍球队
在决赛中一分之差惜败印度
屈居2024年男子曲棍球
亚洲冠军杯赛亚军
虽然是银牌
但这已经是中国男曲
在亚洲曲棍球三大赛事中的
最佳战绩
超越了2012年和2013年的第四名
创造了中国男子曲棍球的历史
本次中国男子曲棍球队中
有7名队员来自内蒙古
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以下简称莫旗)
作为中国“曲棍球之乡”
更是曾经创造出
“一个自治旗,半支国家队”的辉煌
据史料记载,曲棍球从唐代宫廷的步打球演绎而来,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沉,然而,达斡尔族这样一个北方较小民族却把这个项目较好地保留下来。
传统曲棍球,在达斡尔语中由两部分组成,球棍叫“波依阔”,一般选用根部自然弯曲、枝干笔直的蒙古柞制作而成;球叫“颇列”,分为三种,用动物毛搓制而成的毛球、杏树根砍制而成的木球、火球。莫旗阿尔拉镇被誉为“曲棍球源乡”,生长在这里的人们都熟悉“波依阔”运动。
那么
一个小旗县是如何
将“波依阔”运动发扬光大
让它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认识的
“曲棍球之乡”?
1974年10月
国家体委杨明训等人到莫旗
调研考察后
准备着手组建了第一支现代球队
——莫旗曲棍球队
中国现代曲棍球
就此在这里开始诞生发展
1976年中国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队
1981年中国第一支女子曲棍球队
先后在莫旗成立
至此
达斡尔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波依阔”
正式转身为中国现代曲棍球运动
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项运动
在一个民族 一个地区
经久不衰地发展
不仅仅是群众的热爱
更是有志者的坚持
40多年来
莫旗源源不断培养了
大批曲棍球运动人才和教练人才
先后有200多人入选国家队
累计向其他省市输送
30多名教练员 500多名运动员员
1989年被国家体委
授予“曲棍球之乡”荣誉称号
2006年
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
曲棍球比赛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中国现代曲棍球从这里出发”主题研讨会。
9月13日
国际曲联主席马戴亚布
为莫旗颁发“曲棍球名城”牌匾
并签发“曲棍球源乡”纪念册
亚洲曲棍球联合会执委会主任
古拉姆·高斯签发
“荣耀曲棍莫旗典范”纪念册
国际曲联主席马戴亚布为莫旗颁发“曲棍球名城”牌匾并签发“曲棍球源乡”纪念册。
从1976年到现在
已在全国比赛中获得50余个冠军
(含两届全运会冠军)
2006年
有三名莫旗籍队员入选国家队
在多哈亚运会上
获得男子曲棍球比赛亚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中国国家男子曲棍球队
主力阵容的11人中
有7名莫旗籍运动员
莫旗各曲棍球基点校在进行友谊赛。
如今
莫旗不断建立健全
曲棍球培养机制
坚持梯队建设 梯次培养的理念
全面铺开曲棍球后备人才学校建设工作
开发编撰地方曲棍球教材
把曲棍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
让曲棍球运动
在莫旗这片土地开花结果
我们相信
“曲棍球名城”花落莫力达瓦
必将让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曲棍球小城
更加熠熠生辉
监制:戴宏
文案:孙春霞
资料来源:内蒙古日报 呼伦贝尔新闻微信公号 央广网 光明日报等
编辑:贾小燕